今天主題是 #母乳
🌟 如何判斷嬰兒有無吃飽?寶寶在睡覺時要不要叫起來喝奶?
⭐️⭐️⭐️依尿布量判斷⭐️⭐️⭐️
出生1~4天是每一天增加一包
5天以後是一天要有6包有重量的尿布 不含便便(約像是生理期滿量的感覺 不需特別秤重)
🌟親餵時不用特別算餵奶的時間 每個人吃飯的速度不一樣 寶寶也是 在親餵寶寶時 不要讓寶寶穿太溫暖 因為容易太溫暖舒服就睡著了
🌟如果每天有六包尿布 但寶寶嘴巴還是一直想喝奶的話 是因為寶寶是靠吸允來得到安全感 此時可以掛在媽媽身上含乳
🌟安撫奶嘴最好一個月後再給
🌟親餵的好處1
幫助寶寶嘴巴肌肉的運動 吸奶是需要很費力的 一開始不太會吸 要給寶寶時間訓練 且儘量先不要給奶瓶 太容易喝奶 寶寶就會偷懶不想費力吸母乳
但若母奶剛開始不夠也就是尿布量不夠需要搭配配方奶時 儘可能不使用瓶餵 可以用小湯匙、小杯子或針管餵
🌟親餵的好處2
寶寶吸奶可以對媽媽母奶下訂單 而漸漸達到供需平衡 還能幫助媽媽子宮收縮而加強產後復原
🌟不需要特別買卵磷脂吃 靠食補即可
(例如啤酒酵母) 也不用特別吃DHA跟藻油
🌟若有貧血最好還是要補充鐵
🌟蔬菜可以多吃 但一定要加好的油 因為沒有油脂吃太多蔬菜反而會便秘
🌟儘量自己下廚 做副食品 自己做比外面買來得安心 寶寶比較不容易過敏生病 過敏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氣喘
🌟若突然覺得胸悶 吸不到空氣的話 可以透過刻意咳嗽來改善 因為後期寶寶長大速度變快 營養與氧氣都會優先給寶寶 今天有媽媽分享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沒力往後倒 超恐怖的
#新手媽媽筆記
#Mia
#幸孕瑜珈
生完寶寶後的補充
我的寶寶不喜歡親餵
因為一開始沒有很認真的訓練她自己吸
加上以為自己沒有奶 放任醫院用奶瓶餵奶
其實寶寶要多練習才學得會
連喝奶瓶都要學習
我們家Mia也是到月子中心才真的學會怎麼吸奶瓶
不然喝不太到會生氣 😂
之後就一直是擠出來瓶餵
有親餵奶確實會比較多一點
水分補充也很重要
我開始上班後因為沒有很密集擠奶
奶量就下降的很快
之後追不到寶寶喝的量加上也快滿六個月
就慢慢減少擠奶頻率自己慢慢退奶了
如果有母奶就餵
沒有也不用太擔心
不會因為寶寶沒有喝你的奶就跟你不親
當媽後都會想很多 很正常
自己的心情好 才能讓寶寶好&全家都好
因為小寶寶是最敏感的
她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
以上跟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的度過擠奶人生❤️
🌟 如何判斷嬰兒有無吃飽?寶寶在睡覺時要不要叫起來喝奶?
⭐️⭐️⭐️依尿布量判斷⭐️⭐️⭐️
出生1~4天是每一天增加一包
5天以後是一天要有6包有重量的尿布 不含便便(約像是生理期滿量的感覺 不需特別秤重)
🌟親餵時不用特別算餵奶的時間 每個人吃飯的速度不一樣 寶寶也是 在親餵寶寶時 不要讓寶寶穿太溫暖 因為容易太溫暖舒服就睡著了
🌟如果每天有六包尿布 但寶寶嘴巴還是一直想喝奶的話 是因為寶寶是靠吸允來得到安全感 此時可以掛在媽媽身上含乳
🌟安撫奶嘴最好一個月後再給
🌟親餵的好處1
幫助寶寶嘴巴肌肉的運動 吸奶是需要很費力的 一開始不太會吸 要給寶寶時間訓練 且儘量先不要給奶瓶 太容易喝奶 寶寶就會偷懶不想費力吸母乳
但若母奶剛開始不夠也就是尿布量不夠需要搭配配方奶時 儘可能不使用瓶餵 可以用小湯匙、小杯子或針管餵
🌟親餵的好處2
寶寶吸奶可以對媽媽母奶下訂單 而漸漸達到供需平衡 還能幫助媽媽子宮收縮而加強產後復原
🌟不需要特別買卵磷脂吃 靠食補即可
(例如啤酒酵母) 也不用特別吃DHA跟藻油
🌟若有貧血最好還是要補充鐵
🌟蔬菜可以多吃 但一定要加好的油 因為沒有油脂吃太多蔬菜反而會便秘
🌟儘量自己下廚 做副食品 自己做比外面買來得安心 寶寶比較不容易過敏生病 過敏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氣喘
🌟若突然覺得胸悶 吸不到空氣的話 可以透過刻意咳嗽來改善 因為後期寶寶長大速度變快 營養與氧氣都會優先給寶寶 今天有媽媽分享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沒力往後倒 超恐怖的
#新手媽媽筆記
#Mia
#幸孕瑜珈
生完寶寶後的補充
我的寶寶不喜歡親餵
因為一開始沒有很認真的訓練她自己吸
加上以為自己沒有奶 放任醫院用奶瓶餵奶
其實寶寶要多練習才學得會
連喝奶瓶都要學習
我們家Mia也是到月子中心才真的學會怎麼吸奶瓶
不然喝不太到會生氣 😂
之後就一直是擠出來瓶餵
有親餵奶確實會比較多一點
水分補充也很重要
我開始上班後因為沒有很密集擠奶
奶量就下降的很快
之後追不到寶寶喝的量加上也快滿六個月
就慢慢減少擠奶頻率自己慢慢退奶了
如果有母奶就餵
沒有也不用太擔心
不會因為寶寶沒有喝你的奶就跟你不親
當媽後都會想很多 很正常
自己的心情好 才能讓寶寶好&全家都好
因為小寶寶是最敏感的
她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
以上跟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開心的度過擠奶人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