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0的文章

教養方程式 經濟學家寫的教養書 大大讀書筆記

教養方程式 你的角色,決定孩子如何出色 本書介紹 本書是哈佛大學「成就落差計畫」兩位主持人歷時十五年,採訪超過兩百名高成就人士與他們的家長,從這些訪談中,發現他們採訪的高成就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每個人的故事都栩栩如生描繪出「充分自我實現」的定義。作者整理出一道清晰的「教養方程式」,受教養方程式所惠,他們能夠將自身潛能發揮到極致,在學習中持續鍛鍊,並隨著時間成長。 經濟學家寫的教養書 成功的定義 充分自我實現 越能達到充分自我實現 對幸福快樂的感受力越高 自我實現的三要素 1. 目的感 2. 自主性 3. 發揮智力發揮 智力:認知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個角色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特質 1️⃣  第一步   早期學習夥伴 尤其是五歲前,因為五歲前對外界反應好   學習效率高。 早期領先效應 人有一個本能希望在這一層或更高層 若在入學後被老師肯定 孩子會有維持良好表現的動力 不是去補習或背九九乘法表 而是從遊戲中學習 一起閱讀   一起學樂器   與孩子一起透過遊戲和閱讀自然並廣泛的學習 媽媽被家暴帶著三歲的孩子一無所有的離家躲到收容所 平常用自製的字卡教孩子 也常常帶孩子到圖書館看孩子想看的書 形容圖書館是他另一個家 他在 30 歲達成成為小學校長的目標   想幫助跟他一樣的孩子 可以更好銜接美國社會 從這個故事瞭解到 陪伴遊戲比什麼都重要 ⭐️⭐️⭐️ 2️⃣  第二步   幫助孩子尋找人生目的 啟發者   哲學家   榜樣的角色就很重要 哲學家 :透過不斷與孩子對談建立人生價值觀 榜樣 :以身作則   或是祖先或社區裡表現良好值得景仰的人都可以成為孩子很重要的榜樣   正負面的榜樣都可以 希望成為好榜樣 不想成為的負面榜樣 ⭐️ 啟發者 ⭐️ 設立地圖室 分享各國的風土民情 增加孩子的參與感和國際觀 非洲企業家桑谷 爸爸從小帶桑谷參與大人的議題討論 「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值得努力探究。」 桑谷6 歲寫信給聯合國秘書長問為什麼不幫忙解決內戰的問題 14 歲自己申請到美國獎學金 哈佛畢業後到大公司賺錢 之後回到非洲創立新創公司 協助讓非洲水變乾淨 父親的啟發使桑谷從小擁有開闊的視野國際觀 啟發者這個角色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很大 ❗️ 3️⃣ ...

生命靈數 瞭解自己的使命與功課 超神準

謝謝搭搭很用心幫我解生命靈數 最近一直聽到生命靈數 算完覺得很棒很有趣 原來跳耀思考熱愛自由跟生命靈數有一點關係🤣🤣🤣 謝謝鈺偉的邀約👍👍👍 很神奇的生命靈數 讓我很驚訝的是怎麼好像都在說我 還是由第二次見面的人說出來的 使命:5號 自由 體驗 不是耍廢的那種自由 而是內心感到自由  別人可以相信並全然支持我 自由的反向是規律 需要規律才能自由 (低階)心靜不下來 被拘束 沒定心 (高階)很彈性 可以處理任何事 靜就覺得自由覺得舒服⭐️ 完成使命所要磨練的內外在武器工具 外在:3號 表達 很擅長表達 但對關係方面較內吞 (低階)3分鐘熱度 容易跳耀性思考 (高階)用語言建設別人 喜歡且擅長改革(修改優化) 內在:2號 人 合作 配合度很高 把快樂建立在他人身上 (低階 )他我 配合度高 容易忽略自己 優柔寡斷 容易干涉別人 (高階)察顏觀色 觀察力協調力很好 懂得別人需要什麼 擅長調配別人到適合的位置 0號在前面 某些環境讓我有1號功課要做 1號有三個圈跟5號使命同等重要 1號是我的干擾和阻礙 (高階 )衝衝衝 (低階 )不衝 覺得自己不夠好 沒自信 ⭐️要去想為什麼會找我 越推越來 自我價值感低落 為什麼會是我?➡️因為你值得 好勝心比較強 接收的能力弱 給跟受要平衡 宇宙給的就收 不要想太多 做就對了 當領頭羊要有勇氣 很有趣❤️❤️❤️ 在解說時讓我一直點頭  沒錯對這就是我 從小到大非常追求自由 善於表達 常常跳耀思考 我的功課是要學習靜下來 我的使命是自由 所以接受他吧

BOS巴菲特線上學院小課程 - 天賦心流 發揮天賦在志業上 讓自己不枉此生 完全顛覆原有觀念 只要你想你就能改變

BOS新的小課程 天賦心流 有了Mia後 和老公比較無法同時去上課 有點可惜 還好現在BOS很貼心提供線上限時回放三週的服務 讓我也能學習到這麼棒的小課程 簡單分享心得筆記 心理學上的幸福 亞里斯多得說「無論男女,對幸福的渴望都剩過一切」 幸福比金錢還重要 無憂無慮不等於幸福 而怎樣才能一直很幸福而不只是小確幸呢? 答案是心流, 心流是幸福的鑰匙 。 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天賦後仍不想發揮的原因是賺不到錢 馬克吐溫說 人生中有兩個重要的日子 第一個是出生的那一天 第二個是找到自己為何出生的那一天 發現生命的意義 天賦是體驗出來的 在開始講天賦心流前先來認識 三大心理學家 認識這三位的概念後 我跟修禾一樣最喜歡與認同阿德勒的目的論 1.榮格 發現意識和個性,意識、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彼此影響,例如:祈福、磁場) 很多心理測驗都從這個概念多是從這裡出來的 2.佛洛依德 因果論 你的行為是因為過去的結果 追究過去、治療過去就能解決 過去等於未來? 過去的事情都是未來去解釋的 個性和決策不一定是因為過去而影響的 例如小明現在很有自信是因為小時候被霸凌 如果他很自閉也可以說是因為小時候被霸凌 會發現過去是一樣的 可以因為結果不同可以有不一樣的說法 3.阿德勒 目的論 勇氣心理學 想改變行為先了解目的 所有問題來自人際關係 可以看 老高的介紹 很有趣 課題分離 被討厭的勇氣(無所畏懼的做自己) 所有問題都可以區分為你的問題和別人的問題 只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去碰別人的問題 家長的角色是教練,重點是「引導」 我們只能將馬牽到水邊 要不要喝水要看馬自己 干涉就像是把馬頭壓下去喝水 不要干涉別人的問題 不改變的原因是認為現在的自己是最好的 不想跳出「舒適圈」 服務生用髒你的衣服 為什麼你想罵他 問題已經發生 不要活在過去 你罵他是因為你想罵他其實深層目的是想要快點解決問題 最難的是瞭解你的目的是什麼 不表揚孩子,會讓孩子學習是為了被表揚,而不是真的喜歡學習。 誇獎是上對下的行為 與孩子對話應該要是平行的 讚美過程,不要 讚美 結果。 以鼓勵取代誇獎 比較就是活在別人的世界當中 不比較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他人認可的相反是集體利益 他人認可:有人在才做,他人存在才有動力做。 集體利益(共好):對集體貢獻產生價值。 集體最小是兩個人,最大可以是全世界。 你意識到就可以改變 思考問題的三個層次...